基层干部标配 领带塞毛背心 皮鞋灰蒙蒙(组图)

基层干部形象差,因穿鸡心背心?

副乡长戴彬火了。出现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舞台上的他因为一件毛背心而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这个原本去找女朋友的副乡长却意外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基层干部穿什么的话题上。而主持人孟非关于鸡心领毛衣的描述也不可谓不生动,一个基层干部的标准照立马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基层干部的几件套

基层官员"标配":鸡心领+领带

四川阆中天宫乡副乡长戴彬参加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时,身着花格衬衫,蓝色毛背心,一条白色的裤子。他的着装引发了主持人孟非对基层官员印象的描述,他说:"我印象中的政府官员,冬天也穿一件西装,里面是鸡心领的羊毛衫,天比较凉的时候穿一件,再凉点穿两件,最冷的时候就三件,然后里面打个领带,把领带夹夹在这个位置(鸡心领领口),他们都这么穿……冬天不穿棉袄,也不穿羽绒服,就这样一件一件一件穿上去……" 的确,孟非的描述可以说是生动。我们周围的基层官员,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官员大多是这几件套,也几乎成了官员的"标配"。

毛背心对中国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谁的衣橱里都有几件在穿或者早就不穿的毛背心。早在五六十年代,毛背心就已经是大众穿衣打扮的重要搭配,要是谁有一件漂亮的毛背心,那就可以称为"时髦"了。

其实细细想来,基层干部的"标配"岂止是一件毛背心加领带?他们一般都穿着深色的西服或休闲装配上一条西裤,胡子被剃得很干净,(除非你遇到的是湖南祁东县前常务副县长、衡阳市卫生局党组书记邹爱民——他因为留胡子成了网上"名人")。除此之外,他们的头发油亮,脸庞偏黑,脚上的鞋总是灰蒙蒙的。

基层干部标配之下的隐藏意味

"标配"把官员从群众中区分开来

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黄菡曾问男嘉宾为什么基层干部要穿着几件鸡心领打领带而不穿羽绒服,身为副乡长的男嘉宾说"这样显得庄重与稳重"。

"庄重与稳重"本身不是坏词,但是这位副乡长的回答让我们不禁要问:基层干部为什么要"显得庄重与稳重"?其实,这两个词用在官员身上,通俗点说,就是要"官有官样"。鸡心领毛衣加领带的经典"标配"成了一个显眼的标签,成功地把干部从群众中区分开来。上文中提到的邹爱民,仅仅因为留胡子,就被人们称为"毛官"。因为在中国,"不留胡子"几乎是一条官场潜规则,而一旦有个官员蓄起胡子,就被"围观"了。

这样的形象反映出基层干部普遍的谨慎、中庸

深色西服、毛背心、暗红色的领带、灰蒙蒙的皮鞋——这样的基层干部一抓一大把。他们谨慎而中庸,尽管穿衣戴帽不是什么大事,他们还是不太会作出尝试,因为上述的搭配安全且能获得组织的认同感,不显眼,不会是"出头鸟"。这跟工作是一种思维模式。中规中矩,不得罪领导,不让同事侧目。就算能力强,也要懂得藏起锋芒。2006年9月14日,宜昌市夷陵区交通局副局长吕传军举枪自杀。在外人的评价中,他是一个耿直的官员,都一个"能吃苦、能严管下属及亲属、能喝酒、能争取资金、能修路"的"五能局长"。但为了申请资金,他却不得不给行贿40万元,最终被调查。"想搞好基层工作,必须向上面领导'意思'一下,这是很正常的。"知情人这样说。为了做一个"正常"的干部,很多人不得不背叛自己的"耿直"。

官员标配成为基本"成才"规律

官员的"标配"不仅是表现在穿衣戴帽上,更表现在如何说话和如何办事上。这也是整个官员体系对个人的"侵蚀",似乎渐渐把官员变成了"另一种人"。教育学者熊丙奇说过一句话,在目前的体制中,谁"体制化"得彻底,就会成为红人。这已经不是个体的选择,而成为一种基本的"成才"规律。而从相亲的副乡长戴彬的表现来看,他无疑是个体制化得很彻底的人了。

基层干部形象本不在穿着,而在是否有能力和廉洁

我们时常倡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倡导"官员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倡导"为官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但是这些与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头真没有多大关系。基层干部的形象又何曾真的在穿着上,如果为老百姓办实事,如果在待人接物上不摆官架子、不开口闭口都是官腔,不受贿行贿、做违法的事,那么老百姓谁管他穿什么呢?

(本文有删节)

阅读更多 » 信息来源



评论

热门博文